社科书籍
机器危机
记忆点:经济增长的限制有四点:一曰劳动力,二曰能源,三曰技术,四曰需求。如果有一天前三者都不是问题,作者讨论的问题就是怎么创造需求。
引发思考:
1,假如机器人能够完全代替人类完成一部分工作,按照传统观念的说法,相应的会产生一些新的工作机会,这里的问题是大部分普通人工作能力的提升速度(与教育水平相关),能否跟得上计算机发展的速度(所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),是不是会对于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,比如全民教育水平的提升,是否涉及教育制度的改革?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,会不会出现新一轮的“卢德运动”?
中东死生门
从《锵锵三人行》了解到周轶君,很难想象她现在的朴素偏贤妻良母的言语表达后面隐藏着一位在“离上帝最近”的地方驻扎两年的战地女记者。
记忆点:1, 巴勒斯坦人控制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多个城市,以色列领土夹在加沙和西岸之间,控制着宗教圣地耶路撒冷。
2, (哈马斯小战士)她的神情抓住了我。不是愤怒、仇恨,或者恐惧。她轻锁眉头,望向遥远的地方,一个不属于这里的所在。一点点哀恸,怜悯,她的相貌和神情,把我从这个时空里切割出去。我的镜头无法移开,哪怕哈马斯最重要的领导人(亚辛)就在身后。
3, “真正的权威不需要傲慢、长胡须和大声叱呵,真正的权威能用丝带、谦恭、智慧把你勒死。” 每个新闻里面报道的人物(阿拉法特),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。“他也会回忆起小时候在耶路撒冷同犹太人玩耍的情景”。
4, “我曾看见生命在眼前消失,闻到空气中血肉与钢铁撞击的味道,尝到失去亲人苦涩的泪水。战争双方,承受着同样的痛苦,却谁也不能罢手。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,是人类自我囚困的缩影,是人性最黑暗与最光明的交织。” —周轶君
局外人
记忆点:
1,一个故事
2,
1)主人公此时突然出现了主人公本来该有的意识,作为案件的主角,却一直以旁观者的心态在观察、记录案件的进展,直到自己感觉到不安--有罪--的时候才想表达自己。
2)经过考虑?有点阿Q精神的意思,“而且,我应该承认,一个人对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也不可能关注那么久。” 开始厌烦检察官的控词,转而对与整体无关的只言片语、手势动作、滔滔不绝的议论感到惊讶、引起兴趣。
文中无时无刻不体现了局外人这一人设,仿佛眼前进行的都是与“我”无关的事情,“我”总能跳出事件本身来观察,天气、环境、周边的人、事物等等……
改过的机会?
我在底层的生活
篇幅相对连贯,不能利用碎片时间读,后续找时间完整读完。
专业书籍
待读清单
专业
1,移动机器人系统:建模、估计与控制
2,智能时代
人文社科
1,人类简史
2,我在底层的生活
3,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
4,
5,